感 受 生 命
赵宝利(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
读张伟明先生的画,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躁动和思想灵性。
有位文艺评论家撰文说,中国从来都不缺少艺术,缺少的是思想。这话可能苛刻甚至偏颇,但却发人深思。听说一位美国教授来中国看全国美展,说了一句十分损人的话,他说,全国美展来自全国各地,可是简直象一个人画的------损人的话未必没有道理。
张伟明先生从不重复别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他的作品由于洋溢着独特的个人气质而与众不同;由于凸现了人格力量而显得厚重;由于张扬了崇高的精神取向而显得深邃。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包装生命和灵魂的艺术家,他把情感,他把思想倾注在笔端,赋予墨色以鲜活的生命,他在他的画中独自咀嚼人类文明,达到了辽阔而又深邃的境界。
张伟明先生是一个极其贪婪的人,我指的是对学问。他对学问非常广泛的涉猎,曾经使我怀疑人是否有如此多的精力,然而事实让我折服了。张伟明先生不仅研究佛教、佛学、道家、道教、儒家、儒学以及民俗文化等,而且还涉猎诸多西方各学科的论著。他的目标很远大,他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他的超乎常人的付出使他变成了一个“富翁”。对学问,张伟明先生是一个极富颠覆性格的人。
学会怀疑是一个民族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张伟明先生做学问,几乎全都带着怀疑的目光去审视他所读的书,甚至连黄钟大吕式的经典也不例外,因此,他的收获往往与众不同,他表现在作品中的思想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思想,而是打上了他自己烙印、经过思辩、经过沉淀,经过升华的鲜活的思想和情感。
毕加索说过:“我的画是破坏的总和”。宋代关可曾说:“学人能以一棒打尽从来佛祖,方是宗门大汉子;诗人能以一笔扫尽从来窠臼,方是诗家大作者。”
这是真理,艺术假若不追求超越,那么它早就该寿终正寝了。
张伟明先生对学问的确贪婪,目的在于继承,继承的目的在于颠覆,颠覆的目的在于超越。
2000年5月
返回 GO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