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泰山山水画之说道
在泰山山水画艺术作品中人文与自然之和谐中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人文之山水与自然之山水可以作出如下分析:
人文山水—为画者胸有丘壑。泰山于政治家而言,是为国家民族利意着想的倡导;泰山于作家中的诗人会用诗的语言方式创作出诗词作品;旅行家用
了散文的手法描写;音乐家用了声音表现;舞蹈家用了肢体表演;而画家,由眼中之泰山形成了胸中之山,创造出笔下之山。当然在人文之山里还可以派生
出影象之山—摄影、电影、视频、音画、360度影画、全影照片等等。
自然山水—a、有着地理、地域的不同成因,如有的是火山喷发沉积而形成,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古今不同的认识。b、地球物理研究之山。c、地理
学研究之山。d、地貌研究之山。e、生态与环境研究之山。f、摄影作品。g、摄影家眼中的山水。J、旅行家、旅友(驴友)、游客眼中心中认知的山水各
不相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一语道破自然之山川与中国文人之山水的真谛—情景交融:“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
物者,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无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中国山水画也是如此。对于绘画者来讲,重要的是
人文之山与自然之山最终形成的是‘情景交融’之山—即非单纯的自然之山,更非单纯的人文之山。六朝齐人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的六法之首“
气韵生动”,最为体现出‘情景交融’之山水画作的高格境界之意。
三、泰山山水画之学道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要讲究笔墨的,笔墨要见功夫的。
功夫是*积累出来的。积累是在种种正确方法下锤炼出来的,积累可以是铁壁,是火,是奔腾而激情四射,是木纳而稳重,是静谧而寂空,是从最初的“看
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过程走到“看山还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的高境界艺术层面的。泰山山水画更是如此。
笔墨功夫是一种书写的状态,是画之根本。归于笔墨的‘状态’两字在这里可以分解为:状—书写之意,状物之形、之神。态—人之修为之心境。
四、泰山山水画之本是东方哲学
中国山水画的学画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对东方哲学探索研究的修为过程。因为中国画的起源着重于中国诸家宗教文化及民族民俗文化为土壤的东方哲
学。
具有东方哲学艺术底蕴的泰山山水画意境之纯之高格境界的展现,是长期精炼得道而形成的。
其修炼过程可划分成这样三个阶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个学画的初级时期。思维状态也可以说是初级时期。这个时期的任务主要是把握造型,及艺术的基本表现
手法与相关技巧。在这期间广泛涉猎极为重要。对物象的审视能力、扑捉能力,和初级的表现能力,可参用西洋绘画技法和传统绘画的造型训练,去掌握物
象表现能力。西画包括—造型、光影、色彩、物体质感等。中国画包括—传统的线条运用,墨色的把握。也就是熟知与掌握表质内容的水墨及线条的变化与
质感特征等。如光学、视觉心理学、植物学、地质学与地理学和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上进行不懈地探索、学习与研究。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在对绘画有了基本上的认识之后的人为成分运用,应在表达物象运用的意向手段上下功夫。这些手段包括中国画程式
原理符号与之对应的自然属性及其人文意向,如笔法中的皴、擦、点、染等。墨法中的收放、干湿、浓淡等,得以适合或者说恰如其分的运用,在利用中赋
予这些手段和载体以生命活力。尤其是墨法的激情运用,可表现为粗放、细腻、豪纵、沉静及各种情绪化前提的自如挥洒。这个时期画者在画外其它方面的
学识修为是涉及很多方面,泰山山水画的创作中,应将画理画论融会熟记贯通。
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对绘画应回归自然主体。用艺术的方式将创意回归自然。以自然形态为本创作出有意境的泰山山水画作。泰山山水
画所呈现的意境在观者视觉直观的接受中产生共鸣。画者在对自然表象的纵深处与率真的情感中,表达着人文的现实意义。
中国绘画是抒情达意的。我们不仅要问:到底是人借绘画本身来抒情达意,还是人在自然的感招下,自如地运用了某种相应的表象或自然,而抒情
达意?是画者赋予山水以生命,还是山水原本有生命?画者仅是借山水之生命在倡扬某种精神,使山水画作中的精神跃然纸上。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
水。”的这个阶段,已是画者修养与素质进入一定层次的阶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这三个过程的禅悟中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与东方哲学存在一个相
关的奥妙辨识。对于儒、释、道、伊斯兰与基督教等方面的哲学理念的研究与人身修为,画者除参读论著外还可以身试法,习练儒、道、佛、释诸家的多种
功法,为了探析禅理,透悟玄机,达到明心见性,获得思想的大彻悟和艺术的大自由,可耗时练功以悟禅。
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圣父为上帝,圣子圣灵的真灵具体落实在自身上。上帝是谁?上帝是你自己,一个画者提笔在手,你就是上帝,画出来才能使
观者感受到自己是上帝。这是颠覆的想象吗?然而泰山画创作上需要极富颠覆性格的人。
泰山画应不应该承担哲学之重呢?泰山画不属于单纯的哲学范畴,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范畴。但是,就中国画而言是从东方哲学出发,形成了一
种以精神境界为中心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与西画不同,如果一个画家是一个没有画外修养,和文化底蕴的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可能承担任何哲学理念,就
不会创造出具有丰厚文化内含的高品味视觉艺术作品。当然也不是让绘画作品去图解哲学概念和某些文化思想,而是使富有哲理的思维与文化,自然而然的
在作品中渗透出来。
画家应当懂得,创作中国画的真正理意在哪里。“功夫在画外”是一个真理。
于艺沉浮中,泰山画应给予人以精致的视觉享受。或一派磅礴气象,意味辽远,张扬着宏大的中华精神;或形神透彻心境,美境禅意尽在画中言,让
人回味泰山之大美;用酣畅淋漓尽致的笔墨,于景寓意地彰显出大好河山的壮丽与人文关怀。
高格的人性品格修为在画家的作品中是否能够得到张扬,是在绘画整体构成中最能体现画里画外之功。如果画作生动传神,便揭示了泰山画穿越精神世界的
能量。
五、泰山山水画之根本是回归传统
泰山山水画艺术意欲体现中国的智慧、文化。中国的智慧在艺术创作中离不开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绘画的理论与技法。
佛家为一个修心的“心”字,特色空明。南北宗均以禅悟道,修心修性,提倡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花一草一如来”的精神境界。北宗渐修---技法,
南宗---顿悟境界。
道家为一个悟道的“性”字,特色空灵。直欲仙境。崇尚个性,挥洒自如,会道运笔,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倡无为。
儒家为一个做人的“理”字,特色清明。正气、中庸、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尊重生命历程,循序见道。
世俗为一个应世的“应”字,特色甜而不俗。尽精微是其看点,成败在于细节。在画面上讲故事,符合中国人吉祥文化的理念。避免:怪、乱、黑、
野、狂、燥。应为:奇、清透、大气、文气、书卷气。
专家画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承的“承”字,对历史大家兼而能化。
众家所有之长对于当代绘画,仍如史上画坛大家所受影响,值得研究、采纳。
六、泰山山水画之源是自然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站在艺术的观点上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是美的,因为山水是自然生态的真本之世界渊源。而且观山水能体会到
,自然风景不仅仅只是物质以实体而存在,其境中还寓意着内在的品性。庄子《知北游》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精辟地将世界自然之生态本源作为审美
之观。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倾其画者智慧,以“师法自然”为理,把握自然山水形态的大美以悟心境。泰山一年四季变化正如北宋著名画家、山水画理论
家郭熙写的《山水训》:“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泰山的形貌造化多体现为厚
重雄壮,要悟得泰山之魂的灵动,是要舍得大力气去师从泰山,全面体会其所有含蕴,痴情地实地寻找细微上的变化,进行研究,从宏观上体会风貌特色,
从中悟出泰山大美致真的品质。用心、用情充实笔墨,以艺术的形式创作出泰山主题山水画作品。
七、泰山山水画之当代-延伸-深入-回归的观点
泰山水画回归传统,是硬道理。中国画传统精辟的理论思想主宰了画种的灵魄,以东方哲学为中心轴转为艺术创作的精神体系。这是与其它绘画不
同的关键所在。中国画传统的技法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从根本上为作品的特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不是说泰山山水画就因此被程式化框住了,而是
在一个坚实的底蕴上去完成最新颖的艺术创作使命。其实一个画家的理程是丰富的,严格地说是从几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达成努力意向的,如下:
【自然】-生动的—游山、玩水,畅游之中生心象,搜奇峰而写生。
【基础】-努力的—书法、笔墨,注重行笔中的“慢”与“留”。在强调书写的前提下不反对学习西画造型。同时学习地理地貌学、植物学,注重结构
和造型。
【境界】-文人的—着意于写作:诗、散文、游记。潜能影响笔墨运活与运用。
【地域取象】-学术的—兼融南北宗,以其消化南北派。
【 画家画】-能力的—站在大家的,大师的视角。
【文人画】-学养的—以其繁而不腻,大胆落墨,简约,但是不失含量。
【时代】-时尚的—和理与合理用色。
八、泰山山水画创作的写意说
泰山山水画要体现纯美韵味,首先要认识到写象与意象。
艺术最早是写象(肖形、描摹自然),而后则是意象(在自然与创作之间),是艺术的高层点,期后有人追求完全以个体的创意为画,却忽视了面对自
然之写。陷入只照搬自然的“写”而不思“意”,无创作艺术意味可谈,而陷入脱离自然的只为创其自思私意而画,也背离了中国山水画创作意境的率真性
之路。因此,“写”“意”两个字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中是不可分开的,这一点犹为重要。泰山之美是厚重而丰富的,以此题材进行中国画艺术创作,先
前的工作不是只写生实际风貌,而是在写生中悟道泰山与众不同的境界与个性。泰山画的创作是需要用真诚的心去感悟的。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齐白石如是说。
正如人们所认识的那样,中国山水画是体现人文精神的。
“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齐白石大师说。世上千山万水,泰山只是其中之一,但它以它的姿态站立在画家笔下曾经的一张白纸上,之后
可以让人感受到它的无限神采。营造这样的艺术,还需要很多的努力。